“趕花人”站在田埂的兩端利用繩子為水稻授粉。通訊員 黎曉蝶 攝
廣西新聞網恭城9月1日訊(通訊員 黎曉蝶 石巧 )眼下,正值雜交水稻抽穗揚花的季節,恭城瑤族自治縣萬畝制種水稻基地陸續迎來“趕花授粉”的關鍵期,種植戶們搶抓農時為雜交水稻進“趕花”行人工授粉。
8月31日,在恭城瑤族自治縣栗木鎮上灌村雜交水稻制種基地,三三兩兩的“趕花人”分別站在田埂的兩端,手握一根繩子拉直同時往前走到頭,繩子在稻田里不斷來回掀動稻穗,將父本的稻花花粉揚起來,給母本稻花授粉,使母本結籽壯籽,實現穩產豐收。
“趕花”的過程很講究,水稻生長環境中的溫濕度達到一定數值時,水稻的父本和母本才會開花,花期只有8天,每天上午十點半到十二點半為盛花期,只有2小時左右授粉,收成好不好,關鍵就靠這幾天。具有近十年種植經驗的汪德智介紹說,用人工“趕花授粉”的方法可以提高雜交水稻制種的結實率和產量,今年種的品種組合是1961,產量較好,預計收成將超過15萬斤。
栗木鎮是該縣地勢較為平坦的鄉鎮,雨量充沛,氣候條件優越,讓這里成為水稻制種的沃土。依托得天獨厚的產業發展條件,近幾年,汪德智瞄準發展勢頭,采取“公司+基地+制種大戶”模式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服務,他的制種水稻面積也從原先的十幾畝到現在400余畝。不僅拓寬了自己的致富路,也帶動周邊村民共同增收。
種子是“糧食芯片”,連著國家糧食安全,也關系老百姓的飯碗!敖陙,我縣因地制宜,因情施策,搭建平臺流轉土地,在引導農戶種植的通知給予技術服務保障,充分利用績效考評的指揮棒作用,為持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積極引導農戶種植普通水稻和制種水稻,不斷鞏固提升‘國字號’制種產業。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產!鞭r業農村局局長趙財精介紹道。
據統計,今年,該縣水稻制種種植面積為11090畝,預計產量約412萬斤,產值可達33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