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貴港市港南區第一小學舉行以“潮聚三月三·和諧在八桂”為主題的壯族“三月三”校園民族文化嘉年華活動。圖為活動現場。劉志寧 攝
4月18日,貴港市港南區第一小學舉行以“潮聚三月三·和諧在八桂”為主題的壯族“三月三”校園民族文化嘉年華活動。圖為活動現場。劉志寧 攝
廣西新聞網貴港9月8日訊(通訊員 陳炯然 劉志寧 黎春容)今年以來,貴港市港南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新要求,將創建廣西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工作納入績效考評內容,制定出臺實施方案、測評指標責任清單,將民族團結進步“七進”擴展為“7+N”共13類示范點,細化“八個一”創建標準,壓實各部門、各鎮(街道)責任,形成工作合力。
強化宣傳。今年以來,港南區在《廣西日報》《廣西民族報》發表民族團結進步成果文章7篇;在主要路段、街道(社區)顯要位置設置文化墻繪、宣傳標語和大型宣傳牌1000多塊,在各級各部門門廳、走廊制作宣傳展板800多塊,在各單位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電子顯示屏推送黨的民族政策法規1萬多條,多平臺、全景式豐富宣傳教育內容。通過播放《港南民族團結歌曲》和宣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好故事》等形式,深化開展“融媒體+民族團結”行動;借助新媒體,“有形、有感、有效”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讓民族團結進步的正能量充盈網絡空間。
強化活動。港南區深入開展“光彩事業救助”和“千企聯千村 共建新農村”活動,為貧困兒童、貧困戶、孤寡老人共捐助約900萬元,譜寫民族團結樂章曲,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人人都講民族團結情、人人都說民族團結話、人人都做民族團結事”良好氛圍。同時,利用各種重大節假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今年“三月三”期間,啟動“潮聚三月三·和諧在八桂”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系列活動;5月17日,港南區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考察學習并舉行座談會,就促進兩地各民族跨區域交往交流交融,簽訂各民族跨區域交往交流交融框架協議,共同推動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健康發展,建立6個方面的合作機制,形成“優勢互補、各具特色、借勢借力、協作共贏”的工作格局。
強化陣地。港南區在新塘鎮山邊村、貴港義烏中國小商品智慧新商業產業園、貴港市南山寺建設港南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體驗園。通過調查研究及上門服務等方式,督促指導各部門、鎮(街道)開展示范點創建大比拼活動,指導各級各部門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機關、進村(屯)、進社區、進鄉鎮、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進宗教活動場所、進軍(警)營、進超市、進社會組織。全區獲命名自治區級示范單位3個、民族特色村寨1個,市級示范單位23個、實踐教育基地1個,命名區本級示范單位97個、實踐教育基地2個,打造主題街道、公園、展館3個,建設同心文化載體項目14個,培育打造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3個。